八月的石泉县迎丰镇,掩映在一片浓郁的绿荫中,沿着蜿蜒的公路疾驰而上,沿途的村落皆呈现出整洁靓丽的新风貌。阡陌农田里,清风送来阵阵稻香;山林之下,密密麻麻的魔芋乘着阴凉奋力生长;农家院落中,六畜兴旺的喜人场景映照着村民的好日子。洋溢在村民脸上的笑容成为幸福生活的鲜明注脚,乡土大地的振兴景象正在迎丰镇徐徐展开。
近年来,石泉县迎丰镇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盘活绿色产业,积极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聚焦和美乡村建设,在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同时,狠抓乡村特色产业建设,把村庄美、产业强、村民富、乡风好的振兴愿景变为现实图景,打造出宜居宜业的“三农”样板。
聚焦美丽乡村提质增颜
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乡村是迎丰镇党委、政府实施乡村振兴的一场硬仗。今年以来,迎丰镇坚持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聚焦重点难点问题、紧盯薄弱环节,不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再强化、再提升,持续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增“颜值”、升“品质”、固“成效”。
在红花坪村,道路两旁早已栽下的绿植花卉芬芳迷人,为村庄增添无限秀色。路旁的民居整齐靓丽,灰瓦白墙满溢乡愁,篱笆小院诗意尽显。“以前我也不太讲究这些,门前这块空地都堆的纸壳子,后来镇村干部上门给我们讲政策,又主动帮忙清理,后院那块长满杂草的地方也给弄好了,还围上了篱笆,我就栽了一些葱,看上去美观多了不说,还把空闲地利用起来了,真是不错。”提起环境整治给自家带来的变化,村民陈大妈便打开了话匣子,言语间尽是感激与认同。
为让乡村面貌焕然一新,该镇持续推进“扫干净、摆整齐、改旱厕、清污淤”专项行动及“两改一退”、乱搭乱建拆除工作,切实解决村庄环境脏乱差问题,常态化组织开展“环境大比拼”“周二周四大清扫”等活动,重点在发动全民参与上下功夫,推行积分制、评议制、晾晒制,激发群众参与主动性和积极性,奋力实现村村整洁、户户干净。
与此同时,全镇各村以村道路口、公路沿线、景区周边、人口聚集区为重点,保留乡村风貌,突出乡村特色,坚持“微投入”、采取“微工程”、建造“微景观”,因村制宜、因户施策,就地取材、彰显特色,发动群众参与环境整治和乡村建设,着力培育示范户、示范院落、示范村,抓点示范、串点成线、连线成带,不断提升村容村貌,真正让乡村更有自然韵味、更有本真品味,让乡村人居环境由“面子”向“里子”延伸,从“局部美”向“全域美”转变。
如今,行走在迎丰镇的任何一个村庄,都能看见亮丽多彩的美丽村居、和谐宜居的生态环境、富民强村的绿色产业……它们共同编织出魅力迎丰的多彩面貌,引领全镇6000余名群众迈向富裕美好的康庄大道。
狠抓特色产业拓宽富路
正所谓乡村要振兴,产业须先行,村民的致富路,村集体的致富经更离不开产业项目的带动。早在“十三五”期间,迎丰镇政府便根据当地传统特色和地理优势,因地制宜选准了产业发展方向。数年时间,在历届党委班子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统筹谋划下,迎丰镇的产业特色愈发鲜明,形成了“优芋、兴桑、扩畜、抓特”的发展布局。
迎着初秋的旭日,记者一行走进该镇的三官庙村。作为省级重点帮扶村,三官庙村的产业呈后发之力稳步向前,展现出多点开花的产业面貌。背靠耸立的群山,400多亩林下魔芋长势正旺。村党支部副书记徐野告诉记者,三官庙村原来的产业基础很薄弱,林地多耕地少,为了壮大村集体经济,便把魔芋作为主导产业来发展。“魔芋喜阴,管护起来相对简单,一般我们都是头年种、次年收,今年又新发展了50亩魔芋。为了拓宽增收途径,去年栽了50亩黄精、20亩茄子,还引进大户盘活生态渔场,每年给村集体交8000元管理费。除此之外,还有50亩猕猴桃、50亩虎杖、150多亩的玉米大豆复合种植、90多亩大豆,已经建设好的26个大棚马上就能投入使用,准备发展食用菌产业。去年我们村集体的收入突破20万元大关,今年有望再增长一些。周边群众通过劳务用工、入股分红、土地租金等方式,也能获得不错的收入,在农村自给自足不成问题。”透过徐野自信的话语,可以清晰洞见三官庙村的产业正呈蓬勃之势迈步向前。
产业大户赵国元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一点。2017年,原本在外务工的老赵因村上号召回到家乡,成立了火石窖种养合作社,栽植魔芋70多亩,去年又种了10亩黄精,种地之余,他也没让自家的圈舍空着,买了10余头小猪仔就养了起来,农闲时还要去园区务工。靠着勤劳上进,赵国元一年的收入可以达到10余万元。“其实在农村,只要人勤快就能挣到钱,再加上现在政策也好,遇到困难了,政府都想办法帮咱,像我种的魔芋和中药材,政府牵线给找了企业签订单,种出来就有人收,我也不担心销路问题,埋头苦干就有收获。”挥着锄头在田间忙活的赵国元,擦擦额头上的汗珠,朴实的笑脸上满是对生活的期许。
夯实集体经济发展之基
展眼山乡之间,三官庙村只是全镇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更多的发展故事还在这片土地上日复一日地上演。
在迎丰集镇以西的梧桐寺村,丘陵间翻滚的绿浪昭示着蚕桑产业的兴旺。梧桐寺村党支部副主任蔡名勇,既是村上的干部,也是当地的养蚕大户,一年养10多张蚕,年增收3万余元。在能人大户的带动下,兴桑养蚕的农户越来越多,一些年龄大养不了蚕的农户,也把自家的桑叶卖给村集体或其他养蚕农户,让树上的绿叶子变成致富增收的“金叶子”。今年60多岁的村民储茂玲,家有5亩桑树,每年光卖桑叶就能增收数千元。
除了蚕桑产业外,村上还有180多亩水稻、200亩魔芋、200多亩的中药材,它们共同支撑起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的基础。为拓宽产业渠道,村党支部副书记袁世清另辟蹊径,成立了石泉县民富源生态香猪养殖场,用养殖业开拓出致富路。“我们的香猪一般都要养殖一年半以上才会出栏,虽然比其他品种的猪价要高一些,但是因为猪肉本身品质好,所以销路也不愁。今年养了700多头猪,其中有400多头都是香猪。到了年底我们还会制作腊肉。这几年主要卖到西安、四川等地,一年能带来10多万元的收益,还是一项不错的好产业。”掰着手指头算起经济账的袁世清,对产业前景充满信心。
事实也的确如此,去年以来,除了产业大户的带动,依托冷水稻、魔芋、畜牧、中药材、蚕桑等产业,梧桐寺村集体经济盈利20余万元,今年有望突破30万元。看着账面上日益增长的数字,石泉县农业技术推广站驻梧桐寺村第一书记曹伟感慨地说:“只要坚持‘多条腿走路’,发挥勤干苦干的精神,农村也能有大作为。下一步,我们还准备借助桃花岛优势资源,大力发展农旅产业,积极延长农旅融合产业链,让更多老百姓在乡村振兴路上找到增收新途径,实现村民腰包和集体经济双丰收的目标。”
在集体经济成大器的范例中,除了三官庙村和梧桐寺村,还有庙梁村的产业势头也极为强劲。村上的蚕桑、魔芋、茄子、中药材生机无限,为村民在家门口致富注入了源头活水。
而将全镇的产业细细梳理一遍,就能发现在一组组亮眼的数据之间,迎丰镇早已插上腾飞的双翼,托举全镇百姓迈向新的起点。截至目前,全镇已打造魔芋示范点7个,做好全镇小蚕共育全覆盖,建设了全县镇级标准化智能养蚕工厂,在巩固现有1200余亩中药材的基础上,新增发展1000亩,着力打造出以红花坪村为核心的黄精种植及育苗基地和以梧桐寺村屯子沟为核心的中药材县级园区。通过招引培育,与陕西般若宏道商贸公司签订5万斤冷水米订单,动员在外能人返乡投资,建成年投产30万尾鱼苗的特色冷水鱼养殖基地(现已投产10万尾),镇域产业呈现出向兴向美的新格局,蝶变乡村正踩着振兴鼓点阔步向前。(来源:安康日报 吴苏)
责编:朱刚
编辑:高峰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卓越陕西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卓越陕西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卓越陕西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电话:17749134140 电子邮箱:160775645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