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旬阳市双河镇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为载体,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活动载体为抓手,通过组建“小队伍”、布设“小板凳”、开展“小行动”等细“治”入“微”志愿服务形式,传播科学新思想、引领文明新风尚、展现担当新作为,以“小”见“大”纵深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工作走深走实。
女子护河队清理河道垃圾
“小行动”促“大变样”。“常常河边转,勤把垃圾捡。确保河水净,清水送京津。”每月1日和15日,女子护河队化身“护绿使者”,依时开启“巡河之旅”。她们身着红色志愿马甲,手持火钳、编织袋等清洁工具,沿着双河河岸全线推进,认真清理、打捞岸边垃圾和水面漂浮物。在履行清洁职责的同时,队员们还积极发挥宣传引导作用,主动当起宣传员、引导员,向周边居民发起爱河护河倡议,对乱排污水、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进行耐心劝导,引导更多居民从“旁观者”变身“实践者”,为守护“一泓清水永续北上”注入“绿色动能”。
以绿为底,以水兴镇。7年来,双河镇自觉践行“两山”理论,切实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支持引导义务护河队伍开展制度化、常态化志愿行动3192次,从山水中挖掘内涵,于内涵中亮出风尚,全域行动,提升水清岸绿生态效能,合力改善人居环境,致力绘就一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田园双河新画卷。
普法宣讲
“小板凳”上“大课堂”。“走!搬上板凳听课去!”小板凳搬到哪儿,法治宣传就讲到哪儿。近期,一块小空地、一本宣传册、几排小板凳,十几人围坐在一起,一场场“冒热气”、接地气、“有生气”的板凳小课堂在双河镇大小院落内陆续开讲。“在小板凳课堂上,把法律条文掰碎了讲,看到乡亲们恍然大悟的表情,就是我最大的收获。”普法志愿者们用“拉家常”的方式,将“法律语言”转化成“群众语言”,把“书面语”变成“家常话”,以老百姓关心的小问题为切口,紧扣邻里纠纷、家庭矛盾、噪声扰民等重点问题,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用同类事警醒同类人,打出“普法宣传+志愿服务”组合拳,构建更加接地气的“移动式”“场景式”普法课堂,传递出法治双河“好乡音”。
以法为纲,以治护镇。今年以来,双河镇积极创新法治宣传志愿服务形式,把“固定讲台”变为“流动课堂”,组织普法志愿者分层分类送法进机关、进校园、进院落,将政策、法规送到群众家门口、心坎上,切切实实让法治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期间,累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600余份,解答群众法律咨询70余人次,推动全镇上下形成浓厚法治氛围。
“小爱心”聚“大能量”。在高坪社区,活跃着这样一群特殊女性,12位志愿者以“爱心妈妈”之名相聚相守,她们自发帮扶8名困难儿童,编织起一张温情守护网。在爱心帮扶历程中,孩子们的生日被“爱心妈妈”们格外珍视。生日前夕,妈妈们总会提前忙碌起来:厨房锅碗瓢盆的碰撞声奏响了爱的旋律,而精心准备的礼物更是妈妈们对孩子深深的祝福与期许。每当生日的烛光即将点亮,妈妈们总会系上围裙走进厨房,熟练地煎起两个金黄圆润的荷包蛋,再精心煮上一碗长寿面。热气腾腾中,孩子眼中闪烁着惊喜与感动,每一根面条仿佛都是时间的丝线,串联起孩子们成长的轨迹,而“爱心妈妈”们最真挚的祝愿也将化作他们成长路上温暖而有力的守护。
以爱为源,以情暖镇。半年来,双河镇坚持将“爱心妈妈”结对关爱行动作为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妇女儿童的有力抓手,持续壮大“爱心妈妈”志愿队伍,深入开展关爱服务活动,以实际行动做好儿童成长引路人、儿童权益守护人、儿童未来筑梦人。截至目前,共吸纳“爱心妈妈”志愿服务者12人,已精准结对帮扶“三类儿童”8人,组织开展结对关爱活动20余场次,8个家庭获得关爱服务。(翁梓琦)
责编:朱刚
编辑:王丹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卓越陕西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卓越陕西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卓越陕西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电话:17749134140 电子邮箱:160775645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