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甘泉法院道镇法庭深入道镇三岔村,成功调解了一起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庭审途中突降雨夹雪,却未阻挡司法为民的脚步,最终原、被告双方握手言和,这场特别的庭审也成为法治温暖乡村的生动注脚。某日,在三岔村村民杨某某家门口,被告驾驶无牌电动三轮车,将路边避让车辆的原告王某某撞倒在地,导致原告左侧尺骨等多处受伤。事发后,被告虽将原告送往甘泉县人民医院救治,但后续赔偿问题却成了横亘在双方之间的“鸿沟”。
原告在医院被诊断出左侧尺骨茎突骨折、左侧眶内壁骨折等多处伤痛,住院7天。期间,被告缴纳了部分医疗费,而原告自行承担了1022元住院费及1127元复查费。因左侧尺骨骨折,原告日常活动严重受限,无法正常劳作。被告虽承认事故发生的事实,却拒绝承担其余赔偿责任,原告无奈之下向法院提起诉讼。
为了方便当事人,让司法服务更加贴近百姓生活,法院决定开展巡回审判,将庭审现场搬到了村里。庭审现场,原、被告双方各执一词,气氛紧张而压抑,双方的矛盾在激烈的陈述与辩论中不断升温。然而,就在庭审进行得如火如荼之时,天空仿佛也感受到了这紧张的气氛,风云突变。细密的雨丝裹挟着洁白的雪粒,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细密的雨雪打在简易的庭审设施上,也给现场的人们带来了一丝凉意。然而,恶劣的天气并未影响庭审的进行,法官依旧沉稳冷静、有条不紊地组织双方陈述事实、举证质证,耐心地倾听双方诉求,在法理与情理之间寻求着最佳的平衡点。
庭审结束后,法官深知这起纠纷不仅关乎法律责任的判定,更关乎同村邻里的未来相处。于是,法官决定趁热打铁,组织双方进行调解。法官一方面耐心倾听双方诉求,安抚原告情绪,引导其理性看待赔偿问题;另一方面,向双方详细讲解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被告在此次事故中应承担的责任。同时,法官又从情理出发,讲述同村邻里之间本应互帮互助、和睦相处的道理,引导双方换位思考,互谅互让。在法官耐心细致、苦口婆心的调解下,被告的态度逐渐软化,脸上露出了愧疚的神情,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而原告也被法官的真诚和被告态度的转变所打动,愿意作出一定的让步。最终,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那一刻,原本剑拔弩张的两人紧紧地握了握手,就如同这雨夹雪过后,阳光终将穿透云层,照亮大地一般,这场纠纷也在巡回法庭的调解下得以圆满解决,邻里间的情谊也有了修复的可能。
法官以这起刚刚调解完的案件为鲜活教材,用接地气、好理解的语言,给在场旁听的乡亲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普法课,详细的讲解了“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涉及的法律要点和相关法规。此外,考虑到村干部在基层治理中常常要面对各种矛盾纠纷,结合这起案件的调解过程,为村干部指明了应对类似矛盾纠纷化解的方向和技巧,让村干部在今后处理村里的交通纠纷时更加游刃有余,成为维护乡村和谐稳定的“法制先锋”。
今后,甘泉法院将继续充分发挥巡回审判的优势,深入基层,无惧风雨,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司法服务,为乡村的和谐稳定与法治建设贡献坚实的力量。(李乐)
责编:王瑞鑫
编辑:李芳芳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卓越陕西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卓越陕西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卓越陕西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电话:17749134140 电子邮箱:160775645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