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嵯峨山脉下的层层梯田上,三原县嵯峨镇大盘村党支部书记蔡小红已经带着村“两委”干部在花椒地里查看长势,晌午时分,农家乐老板李建平正忙着为游客准备炭烤土公鸡等特色饭菜,农家小院中传来游客的欢声笑语……,傍晚的村委会办公室里,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们还在热烈讨论着红薯、花椒等一大批新品种农作物尽快在大盘村落地生根......。这个地处大山脚下的小村庄,正焕发着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近年来,大盘村坚持党建引领,党员干部带头冲锋,带领群众发展花椒、红薯、核桃等特色产业,走出了一条"支部带领、党员带头、能人带动"的乡村振兴新路子,一幅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支部领航,集体经济从“空壳”到“壮实”
过去的大盘村因地处大山脚下,交通闭塞,发展缓慢,集体经济几乎为零。村党支部书记蔡小红回忆:“2018刚合村那年村委会的账上只有不到6000元,连给村民修生产路的钱都凑不齐。”转机来源于党建引领集体经济的改革。党支部牵头成立集体经济合作社,整合闲置土地和扶贫资金,采取“党支部+农户”模式,发展花椒、红薯、核桃三大特色产业。
“党员先试水,群众跟着干!”村委委员、养植能手汪宏率先养殖笼养蛋鸡10000只,年收益25万余元,支委王兴国养殖肉猪100头,年收益突破5万余元。看到实效的村民纷纷参与进来,目前发展生猪(年存栏1200头),土鸡5000只,秦川牛300头,奶山羊750只,以上养殖行业年产值超600余万元。同时,村上邀请养殖专家技术指导和联系客商上门收购,解决了村民“怕亏本”的后顾之忧。2024年,除去各项投资及成本,村集体经济年纯收入达300余万元。
发展特色产业:小作物做成“大文章”
大盘村的土壤偏酸性,适合红薯生长,但以往村民零散种植,销路不畅。党员樊兆祥大胆创新,引进秦薯5号红薯品牌,通过联系县里各大超市售卖及电商平台销往全国。他高兴的说:“现在红薯论个卖,一个精品红薯能卖到10块钱”!并以此为契机,成立红薯种植专业合作社,将零散户集中起来统一种植秦薯5号红薯。目前,总面积超过300亩,脱贫户姚焕良笑着算账,他家种植的3亩新品种红薯年收入达4万余元。
除此之外,大盘村依托生态优势,大力发展花椒和核桃种植产业。通过“合作社+农户”模式,推广优质品种,提升种植技术。通过努力,建成了1200亩花椒、800亩核桃基地。同时,为解决销售难题,村干部积极外出考察,联络客商上门收购、依托电商平台在网上销售等一系列举措,极大地鼓舞了村民挽起袖子加油干的决心。如今,花椒、核桃、红薯已成为大盘村特色支柱产业,不仅绿了荒山,更富了百姓,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农旅融合: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周末的餐位早被预订完了!”村民张保生经营的“保生农家乐”生意火爆。大盘村依托地理优势,由村支部统筹规划,将特色产业与乡村旅游结合,打造“春赏花、夏避暑、秋摘果、冬品宴”的四季旅游线路。村里统一培训农户服务技能,开发炭烤土公鸡等特色菜品。目前全村农家乐已发展到11家,年均接待游客3万人次,带动农产品销售200余万元。
幸福账单:村民笑容里的“获得感”
产业发展让村民腰包鼓了起来,更让大盘村焕发新生机。根据年度工作规划,集体经济收入主要用于修路、安装路灯、建设文化广场、提升基础设施建设等,60岁的村民李玉季感慨道:“现在大盘村和以前比起来简直是天壤之别,发展太好了,这日子比城里还舒坦!”
夕阳西下,炊烟袅袅。文化广场上,村民们跳起了欢快的广场舞,农家乐院子里,游客们举杯畅饮,村委会办公室里,村干部们正在规划村上的发展前景......,在党建引领下,大盘村这个昔日的贫困村,正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稳步前进。村党支部书记蔡小红说:"乡村振兴不是等来的,是干出来的。只要我们党员干部带头,群众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张鹏)
责编:高志远
编辑:梅启新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卓越陕西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卓越陕西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卓越陕西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电话:17749134140 电子邮箱:160775645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