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当第一缕晨光洒向秦岭腹地,长安河畔便热闹起来。施工机械的轰鸣声与林间清脆的鸟鸣交织,一条长达16公里的绿道正沿着碧波荡漾的河水蜿蜒伸展。
作为践行“两山”理念的示范工程,宁陕县环长安河城市步道秉持“海绵城市+生态修复”设计理念,沿长安河及东河两岸规划建设人行道和亲水步道。现已完成总进度的48.5%,预计6月中下旬将实现全线贯通。
在施工现场,宁陕县住建局副局长许启峰展开设计图介绍道:“我们采用‘立体修复’策略,在污水管网顶部构建透水步道系统,不仅实现了雨污分流的技术突破,还巧妙激活了城市的灰色空间,让市民能够更亲密地接触自然。”步道建成后,将辐射4个社区和1个行政村,惠及城区85%的常住人口,500米服务覆盖率提升至78%。
一条条绿道就如同滋养城市发展的“毛细血管”,承载着生态绿色、康养健身、休闲游憩等诸多功能。近年来,宁陕县以打造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为目标,推进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提升工程,利用城市空闲地、边角地、公园绿地、闲置房等空间资源,新建改建口袋公园8个,滨河健康步道、秦岭乡村绿道相继建成,“推窗见绿、漫步亲水”的美好生态愿景正逐步成为现实。
绿道,不仅是市民日常生活中的一份“小确幸”,更成为了品质城市的鲜明风向标。在宁陕县秦岭乡村绿道的AI互动屏前,运动爱好者杨宁通过人脸识别系统无感上传运动数据,AI大屏实时展示排名轨迹。他笑着说:“刷个脸就能生成运动数据,这样的晨练就像打卡通关游戏,特别有趣。”
这条全长约21.8公里的生态廊道,串联起5个村庄。4米宽的复合路面实现了人车分流,2.5米的自行车道与1.5米的人行道科学配比,让晨跑者、骑行者和散步者都能各得其所、尽享乐趣。同时,绿道还规划了休憩区、服务驿站和无障碍通行区等三大功能区,并运用5G全覆盖绿道和物联网技术实现设施智慧运维。
县文旅投公司运营大屏上的数据实时跳动。夜间骑行流量占比达37%,晨跑者中60岁以上群体占42%。依据这些动态数据调节的智慧路灯,使能耗降低了30%。随着绿道人气不断攀升,游客咨询服务、观光车、旅游驿站、智能储物柜等配套设施也日益完善,不仅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便捷的服务体验,还推动“运动+旅游+经营”发展新模式形成。
据统计,自2023年10月以来,绿道日均接待量超过2000人次,周末共享单车体验量达到150人次,绿道健身漫步人流量已超过2万人次。
绿道的价值远不止于生态与休闲。宁陕通过打造“赛事赋能 +文旅联动”的绿道路线IP,将绿色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新春伊始,欢乐奔跑活动在宁陕秦岭乡村绿道激情开跑,两阶段赛事吸引3300余名干部群众参与。赛事既展现了专业水准,又兼顾了全民健身的需求,进一步推动了沿线民宿和农家乐的经济发展。
宁陕县城关镇经发办副主任刘全轶算了一笔经济账:“绿道是产业融合的催化剂,它串联起18家精品民宿、8个农业产业园,预计年带动2000余人增收,户均增收1.2万元。”
近年来,宁陕县深入推动“体旅”融合,成功举办了多届大秦岭山地越野挑战赛、秦岭宁陕上坝河国际狩猎大赛及秦岭峡谷漂流大赛等精品赛事,逐步打造出具有宁陕特色的秦岭山地户外运动康养品牌,成功将水资源“冷经济”转化为“热经济”。
“我们将在‘体重管理年’背景下,坚持‘两山’理念,有序开展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建设。”宁陕县住建局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富林透露,年内将建成由绿道网络构成的全域慢行系统,同步推进体育综合运动中心、三山公园等高质量户外运动场地建设,形成“15分钟生态健身圈”,让群众在运动中乐享健康生活。(来源:陕西农村网 李冀安 王辉)
责编:朱 刚
编辑:李晓玲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卓越陕西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卓越陕西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卓越陕西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下一篇:没有了
电话:17749134140 电子邮箱:160775645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