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七月,镇坪县城关镇友谊村山顶云雾缭绕处,万亩黄连园编织着“生态银行”的绿色梦想;山腰之间,民宿康养园如星辰点缀,成为文旅融合的幸福港湾;而山脚下,庭院经济园则以它独有的韵味,铺展出一幅多元发展的幸福田园诗篇……
近年来,镇坪县城关镇友谊村立足生态资源优势,聚集村企联建、资产盘活、资源整合发力,深耕现代中药、文旅康养、庭院经济等特色产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逐步解锁了深藏于巴山腹地的“友谊”密码,走出了一条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相得益彰的发展道路。
山上万亩黄连园——点绿成金的生态银行
隐匿于巴山怀抱的友谊村,山川壮丽,林木葱郁。昔日,这里以生猪养殖与粮食种植为经济支柱;今朝,友谊村已精准定位,依托独特的资源禀赋和悠久的中药材种植传统,踏上了中药产业引领的绿色致富征途。
盛夏时节,驱车沿着宽阔的产业路蜿蜒而上,直至山顶,眼前豁然开朗——友谊林下黄连种植基地映入眼帘,层层叠叠的绿叶在阳光与雾气的交织中更显生机勃勃,不远处,村民们正忙着除草管护。
村支书张超的身影时常穿梭其间,他不仅是组织者,更是守护者。“老陶,除草时可得悠着点,小草咱们用手轻轻拔,大草则要小心翼翼,别让黄连苗受了伤!”他洪亮的声音在林间回荡。
在中药首位产业发展上,友谊村深谙资源整合之道,通过土地流转、资金注入、技术引进等多措并举,成功探索出“企业+集体+农户+药农”的共赢模式。安康月桂康养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作为龙头,引领着整体规划与资金投入,推动技术研发与加工生产的不断升级;政府则充分发挥桥梁作用,提供政策扶持、优化基础设施、强化专业指导;村集体合作社则成为连接各方的纽带,积极参与经营管理,促进各方协调;而农户们则凭借自身的勤劳与药农的技术支持,成为中药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这一模式不仅激活了友谊村的林地资源,更带动了村民的就业增收。园区每年带动务工1000人次以上,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村集体经济收益每年达到20万元以上,成功将村民中的“能手”培育成了“管理人才”,将“劳力”转变成了“产业工人”。
“我们友谊村的黄连种植面积已达6000余亩,且品质优良,黄连素含量高达8.02%,远超行业标准。”张超满脸自豪地介绍道,“林下种药材,相当于把钱‘存’深山,只要勤快,大家就能挣到钱。”
“目前,黄连种植规模逐渐扩大,接下来,我们计划以中药材种植为基础、中医药制造业为引领、中药材交易市场为依托、中药康旅融合为延伸,打造中医药全产业链,促进中药产业做大做强。”城关镇党委书记杨刚如是说。
山腰民宿康养园——文旅融合的幸福港湾
7月15日,在友谊村巴山硒院“结庐溪畔”民宿内,中国药科大学社会实践团队正在这里开展实践活动,他们的到来不仅为这座隐匿于巴山腹地的民宿康养园增添了几分学术的气息,也成了文旅融合、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美好见证。
近年来,随着南江湖文旅康养度假项目的深入实施,友谊村的民宿产业迅速崛起。目前,以巴山硒院为代表的17栋民宿已初具规模,其中4栋已正式投入运营,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舒适的居住体验和贴心的服务赢得了市民游客的广泛好评。
“巴山硒院民宿宿集致力于与西坡、大乐之野等国内顶尖民宿品牌携手并进。”项目经理杨婷婷介绍道,“我们引进了先进的管理理念、运营模式和服务标准,同时巧妙融合镇坪文化与现代时尚元素,为游客们带来既传统又新颖的住宿体验。此外,我们还重视本土民宿管理人才的培养,通过引进专业管家与加强本土人才培训,不断提升团队的专业素养和服务质量,确保每一位到访的客人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与舒适。”
在民宿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友谊村并未止步于现状,而是积极开拓休闲康养领域。依托“政府搭台、企业建设、百姓受益”的共建共享模式,友谊村充分利用其丰富的自然资源与闲置土地,按照“一中心五业态”发展规划,精心打造月桂半岛、悬壶泉屋、大湖溪舍、芳心小筑秦巴汇和游服综合中心等多元化景点,预计全面建成后,友谊民宿康养园将成为“秦巴山区会客厅”的璀璨明珠,稳步实现年企业增利、集体增益、农户增收2000万元以上。
在推动乡村振兴与文旅融合的大潮中,友谊村始终秉持“围绕风景、打造场景、构建情景”的发展理念,深入挖掘乡村文化旅游与生态资源的潜力,围绕南江湖3A级景区这一核心资源,通过精准布局、优化空间、拓宽路径、聚焦重点、强化品牌等措施,精心谋划并推出了一系列具有鲜明特色的民宿,山水旅居型、生态养生型、科普研学型民宿多点开花,大湖溪、小溪畔、清雅宅等民宿纷纷成为网红打卡点。
山下庭院经济园——多元发展的幸福田园
7月16日,走进友谊铺子,墙体彩绘入眼入心、多彩花木郁郁葱葱,不远处一幢古色古香的二层民居映入眼帘,门上挂着“友谊山庄”的字样。跨门而入,房屋主人王瑛正在接待一大早赶来入住的安康客人。
王瑛笑着招呼着客人,为他们送上山庄的特色黄连花茶饮。忙完后,王瑛拄着拐杖热情地邀请游客参观自己的得意之作——一年四季蔬菜旺盛、瓜果飘香、花儿怒放的前庭后院。
规划整齐的蔬菜采摘区、生机勃勃的生态花廊、尽显风情的农家凉亭……纷纷映入眼帘。游客一边谈笑风生,一边品尝菜品,一派悠闲自在、令人神往的农家生活景象。
“目前我的小院有4间客房,设施一应俱全,春夏季游客络绎不绝,几乎每天餐饮、客房爆满,一年纯收入8万元以上,对我这个残疾人来说真不少了。”王瑛乐呵呵说道。眼下,小院生意一天比一天红火,王瑛心里比蜜还甜。
再往前行,“腊肉馆”“老酒馆”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村民将有传统苞谷酒酿制技艺农户的闲置牛棚改造为酿酒屋、将闲置土坯房打造成腊肉馆等,把一播一种、一坊一艺由山村日常转型为乡村体验。
再深入村庄腹地,沿途村干部带领农户进行人居环境整治的忙碌身影随处可见,房前屋后的微药园、微果园、微菜园、微花园等小微工程比比皆是……依托优美的自然环境和陕西省传统村落历史底蕴,城关镇友谊村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在保留原有风貌特点、提升乡村闲置土地资源收益的同时,因户施策找准“庭院经济”蜕变点,实现颜值提升和空间布局的有机统一,打造一庭一院皆风景的乡村景观,让“方寸闲地”成为“增收宝地”。
“庭院经济看起来是农户利用零碎不起眼的小地块发展农业,其中却有着‘大乾坤’。”城关镇党委书记杨刚说,“我们准确挖掘友谊村资源优势,因户施策,大力发展‘庭院+种养’‘庭院+休闲’‘庭院+手工艺’,形成各具特色的庭院10余处,让小庭院成为村民的幸福园。”(张静)
责编:朱刚
编辑:李亮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卓越陕西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卓越陕西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卓越陕西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电话:17749134140 电子邮箱:160775645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