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旬邑县城关街道坚持将人才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加速器”,着力在内挖外引、赋能提升、产才融合三个方面撬动人才效能,使一大批农村“土专家”“ 田秀才”脱颖而出。
着力内挖外引,建好能人“蓄水池”。纸坊村果蔬种植大户杜小峰,种植大棚28座,年产值约34万元;第界村养殖大户杜阳,养殖中蜂500箱;下塬子村养殖大户陈文辉,养殖蛋鸡6000只……在城关街道人才信息库中,详细地记录着每一位乡土人才的成长情况。为摸清底数,找准工作切入点,精准发力,城关街道分类建立乡土人才信息库,一方面挖掘当地致富能人、种养大户、民间艺人、能工巧匠;另一方面,摸底在外人才信息,并实时动态更新。同时,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将“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结合起来,以优质项目吸引人才,涵养人才“蓄水池”。截至目前,街道拥有各类人才56名,其中“种植、养殖、加工”大户21名,专业技术人才6名,社会特殊技能人才1名。
着力赋能提升,优化培育“大课堂”。街道坚持因需施教、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引导技术人员上门指导、邀请专家田间授课等方式,有效补齐了乡土人才的技术“短板”。积极整合各类教学资源,依托街道经发办、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站点等教学设施,定期对农村党员和乡土人才开展惠农政策、农业科技、实用技能等培训。同时,邀请相关技术专家,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把课堂搬到农村、把技术送到田间。
着力产才融合,点燃发展“主引擎”。积极探索“人才+基地”、“人才+合作社”等工作模式,提高了乡土人才的组织化程度,将有发展潜力、有技艺传承力的乡土人才集聚起来,促进人才的相互交流、良性互动,让“单干户”聚成“集团军”。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引导推动下,打造了留石村都市近郊示范园,流转土地600余亩,发展黄桃、蜂蜜李、车厘子等,集聚种养能人20余人。截至目前,街道乡土人才创办领办实体企业26家,成立农村集体经济合作社14家,创建基地23个,带动灵活就业人员达500余人。
“下一步,城关街道将坚持把引进人才、留住人才与培养人才通盘谋划,培育“领头雁”、引好“新乡贤”、用好“土专家”,让各类人才在乡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身手,为街道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街道党工委书记吴永军如是说。(来源:陕西党建网 作者:陈方圆 李鑫)
供稿:旬邑县委组织部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卓越陕西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卓越陕西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卓越陕西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电话:17749134140 电子邮箱:1607756458@qq.com